Zhejiang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 Export of Machinery & Electronic Products (ZJCCME)
面對不平凡的一年 看浙江經濟如何穿越不確定
即將過去的一年,有多難?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超預期因素沖擊……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這些表述讓人深刻感受到不平凡。
面對種種挑戰,浙江以經濟大省的擔當穿越不確定,成為引領中國經濟恢復發展的重要一極。
最近發布的一項數據頗具說服力:1月至11月,浙江對全國進出口、出口增長貢獻率分別為18.2%和18.9%,均居全國首位,進口增長貢獻率為16%,居全國第二位。
見微知著?;赝荒?,能看到一艘有定力、有魄力、有活力的“浙江艦”,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定力:統籌安全與發展
第三年,新冠疫情仍不消停。
發展的前提是安全,當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放在一起,浙江的判斷與選擇從未含糊。更嚴密、更智能的防疫措施,更靈活、更人性化的防疫政策,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線。
面對疫情多發散發與生產有序運轉的兩難,浙江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突破瓶頸。
上半年,浙江制定了“三區”內重點工業企業閉環生產操作指引,嘉善在落實疫情管控的23天里,通過推行閉環生產保住了經濟開發區當月三分之二的產能,挽回經濟損失5億元。
在總結提煉嘉善等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浙江制定了《工業企業閉環生產標準操作流程》等,并印發全省,推動各地以更加科學嚴謹的方法落實閉環生產工作。
在“世界工廠”義烏的成功運作,充分驗證了這套機制的科學性和普適性。8月初義烏全市進入靜默管理狀態后,當地經信等部門第一時間組織符合條件的214家工業企業實施閉環生產,最終保持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以上產能,8.2萬名上崗員工未發生涉疫險情,有效穩住了工業經濟基本盤。
風高浪急中,保證防疫安全是定力的體現;不畏首畏尾,堅持“兩手抓、兩手硬”更是定力的體現。當下,隨著防疫政策不斷調整,“浙江艦”仍將以這般定力,駛入2023年。
魄力:有為政府顯身手
復盤2022年,是誰吹響了“浙江艦”的第一聲沖鋒號?
1月7日下午,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出臺“5+4”穩進提質政策體系。該體系包括擴大有效投資、減負強企、科技創新、“兩穩一促”、民生保障五大政策包,以及財政、自然資源、金融、能源4張要素清單。
看待經濟發展,不能只關注烈火燎原時發展主體振奮人心的舉動,更要想到星星之火初燃時的那把干柴——地方經濟發展能否有序推進,有為政府發揮著關鍵作用。
出臺穩經濟38條措施、實施經濟穩進提質攻堅8大行動……密集的紓困政策,力度罕有,一波接一波的“組合拳”打通發展關節。超預期變化下超常規的政策供給力,彰顯了浙江政府推動經濟穩進提質的魄力。
如此魄力,力挽狂瀾。今年上半年,浙江經濟增速曾跑出過去20年來排在倒數第二的2.5%,但投資、社零、出口的增長,均高于全國,分別居東部“四省一市”第一、第一、第二,為區域及國內經濟恢復向好提供了強勁支持。
活力:三駕馬車不能停
定力錨向,魄力支撐,都是為了激發活力。只有“三駕馬車”跑起來,資金在社會上流動起來,經濟循環才能真正轉起來。
2022年,浙江的“三駕馬車”在奮力前行。
看投資。11月2日,浙江舉行穩進提質金融工具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以更多摸得著、看得見的實物工作量,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自2016年以來,浙江每年都會舉行兩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浙江已先后在1月、6月舉行過兩場集中開工,像這樣年內額外“加映”一場,還是首次。前11個月,浙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9.5%。
看消費。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被放在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并專門提到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以新能源汽車為窗口,過去一段時間,即便經濟這么難,中國新能源汽車仍產銷兩旺,還大量出口海外。浙江在這方面做得尤為出色。
1月至11月,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53.46萬輛和50.46萬輛,產量同比增長210.2%,高于全國增速110.2個百分點;銷量同比增長192.2%,高于全國增速92.2個百分點。
街頭巷尾,一波接一波的消費券激發著人民群眾的消費活力,像杠桿一樣撬動居民消費,為社會面帶去煙火氣。
看出口。日前,防疫政策優化,浙江成為全國焦點,不是因為政策上先人一步、敢闖敢試,而是因為政策調整后,馬上開啟的“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10多天過去了,很多外貿企業陸續回國,有的帶回真金白銀的訂單,有的收獲了前沿市場的動態。
這生動地解釋了過去一年浙江在對外貿易領域為何可以領跑全國。找準時機“走出去”,已經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慣性,量大面廣的外貿企業,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拓市場的機遇。
當下,防疫政策的調整給全國經濟發展拓寬了航道。但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
但毫無疑問,我們對明年發展的信心與預期更加堅定。在實現盡量延峰、有效削峰、平穩渡峰后,新的一年,進擊的“浙江艦”,必將以更強勁的動力,劈波斬浪!
天通材料首次應用于醫用重離子加速器領域
近日,天通軟磁材料首次應用到醫用重離子加速器領域。在融入復雜工藝的大科學裝置中,憑借大尺寸、高精度的優勢,為醫用重離子加速器圓滿出束提供輔助,達到了預期設計指標,構筑了天通材料新的發展優勢。
目前,重離子治癌裝置是國際上公認的最理想的腫瘤放射治療設備。放眼全球,實現這一高端核心技術應用的國家和地區屈指可數。近年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重離子治癌加速器開始臨床治療,該設備的國產化,將會大幅度降低治療費用,給國內肺癌、直腸癌、胰腺癌等多種難治腫瘤患者帶來福音。它的正式投入臨床治療,打破了高端放療市場被國外產品的壟斷,標志著我國高端醫療器械裝備國產化邁出了新臺階。
恒久集團實現冶金行業煉鐵廠引錠桿鏈條的國產替代
近日,恒久鏈條集團子公司恒久特鏈制造出一款用于鋼鐵公司煉鐵廠的鏈條——引錠桿鏈。
鋼廠引錠桿鏈用于鋼廠的連鑄軋鋼機,引錠桿是煉鐵廠的重要裝置之一。引錠頭與引錠鏈節極復雜,由眾多高精度零件構成,每個鉸鏈處都帶有免維護的自潤滑功能。這些設計不僅能明顯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而且可有效降低煉鐵廠設備的維護頻率,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本次訂單由國內某大型鋼鐵企業采購,共4套鏈條,16只大型非標鏈輪,每根鏈條長度為108節,單根鏈條的重量達12.6噸。
在過去,國內鋼鐵企業如需用到這款鏈條,只能依靠國外進口。恒久特鏈公司通過和客戶設計人員的不斷溝通和設計優化,先后攻克了選材、熱處理、引錠鉤頭設計和制作的等系列難題,成功實現了該產品的國產替代。
近年來,恒久集團秉持“敢于創新、勇于發展”的宗旨,持續推進各類創新,在為眾多主機裝備產業提供強勁保障的同時,也推動了企業向更高質量的方向持續發展。
萬安科技主起草的商用車輛LKA國家標準發布
近日,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獲悉,萬安科技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參與制訂的國家標準,《商用車輛車道保持輔助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獲批發布,標準號為GB/T41796-2022,將于2023年5月1日起實施。
該標準作為商用車輛車道保持輔助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的推薦性國家標準,是車輛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系列標準的嶄新血液,將解決商用車輛車道保持輔助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缺失的現狀,標志著我國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領域的體系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有利于加快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及商用車輛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的應用普及,更好提升道路交通運輸安全,推動商用車行業的行穩致遠。
為保證標準編制工作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商用車LKA國家標準歸口單位為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萬安科技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均參與標準的調查、研究、起草、編制、討論等。
加速新能源布局 臥龍電驅發揮產業協同進軍儲能市場
12月12日至13日,以“能源大變革 儲能新拐點”主題的高工儲能年會在深圳舉行,來自儲能行業上下游重點企業領袖及行業人士相聚一堂,共話儲能。
作為會議的重要內容----2022高工儲能金球獎頒獎典禮同步進行,在競逐2022高工儲能金球獎的100多家企業中,臥龍電氣驅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臥龍儲能榮獲“高工(儲能)金球獎2022年度技術獎”。
在頒獎典禮上,臥龍電氣驅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龐欣元表示,在新能時代助力實現雙碳戰略已經成為臥龍電驅的重要使命,前期已布局發展了泛交通領域電動化、風電、光伏等領域。作為儲能行業一名新的老兵,臥龍電驅在整裝進入化學儲能領域之前,就已經開展了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以電驅為主的儲能業務和小規模的電化學儲能業務。
今年,臥龍電驅整合旗下PCS、變壓器、新能源等業務資源正式整裝進入電化學儲能領域。后續臥龍電驅將借助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工商業客戶群體和海外銷售渠道,全面進軍廣闊的儲能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
在隨后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臥龍儲能先后與京能國際華南分公司、申能內蒙古分公司、粵電湛江風電公司等簽訂一系列儲能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并與海辰儲能和瑞浦蘭鈞分別簽訂1GWh的電芯采購框架協議,同時與深圳億蘭科電氣簽訂技術合作協議。
國泰蕭星被評為全國填料靜密封行業2022年度優質企業
近日,浙江國泰蕭星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評為“全國填料靜密封行業2022年度優質企業”。
據悉,本次評定經國家密封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全國填料與靜密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液氣密協會機械與填料靜密封專業分會聯合確認。
經相關審查和評議,國泰蕭星的基本型金屬纏繞墊片、帶加強環型金屬纏繞墊片、復合增強墊片、非金屬墊片、金屬墊、模壓填料、編織填料、柔性石墨板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符合行業規范要求,無不良質量和信譽投訴,已獲得填料靜密封行業GC產品質量認證。
華章科技省級重點研發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日前,根據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相關管理辦法規定及項目驗收情況,《自主可控工業控制系統研發及應用-自主可控高速紙機交流傳動系統研發及示范應用》予以驗收通過。
本項目由華章科技自主研發完成,申請了30項知識產權,其中發明專利25項。成功開發的高速紙機電氣交流傳動控制系統,實現系列化、標準化及軟件控制程序完全國產化,技術達到國際領先,適用于各種紙種和各種機型,在多個工程中得到了示范應用。
玉環綜合體泵閥(水暖閥門)產業大腦連續兩年獲得省級優秀細分行業產業大腦
近日,省經信廳印發關于公布 2022 年度數字經濟系統最佳應用及產業大腦優秀案例的通知,產業大腦能力中心等 22 個產業大腦被評選為2022年度數字經濟系統產業大腦優秀案例。其中,由玉環市牽頭的泵閥(水暖閥門)產業大腦成功入選,連續兩年獲得省級優秀細分行業產業大腦。
泵閥(水暖閥門)產業大腦由玉環市試點建設,浙江俠云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運營支撐,以水暖閥門產業全鏈集成改革為切入點,聚焦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貿易流通鏈“四鏈協同”,從原料集采和加工、產品的開發和智能制造、產業鏈的銷售及供應鏈金融等形成產業鏈的閉環,開創水暖閥門行業新篇章。
截至目前,泵閥(水暖閥門)產業大腦已注冊水暖閥門行業規上企業299家,規下企業515家,其他上下游企業及其他行業企業包括金屬加工、汽摩配、醫藥包裝等企業204家,已完成惠企政策、外貿數據、應用中心、金融服務、企業側檢測服務等應用的上線,并在全鏈營銷、智鏈協同等應用方面形成持續迭代,已開發集成核心應用場景32個、工業APP50個、服務企業超1000家,應用場景上線以來,已實現訂單交易額超17億元。
下一步,玉環市經信局將持續搭建泵閥(水暖閥門)產業大腦的平臺架構,做好產業大腦建設和推廣應用工作,重點推進多跨場景應用試點建設,持續深化水暖閥門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試點縣(市、區)創建,為產業大腦建設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平湖做強機床產業鏈,賦能高質量發展
11月24日下午,2022浙江·平湖(上海)高端機床暨智能制造專場推介會在上海順利舉行。
近年來,平湖經開堅持產業鏈式培育理念,以“雙循環”謀篇,為機床產業高質量發展布局,擁有了國際級機床龍頭匯聚、內外資產業鏈深度融合、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強等特點,內生動力不斷得到激發。截至目前,區內集聚了德馬吉森精機、尼得科機床、津上精密、治丞機械、潤地精密等多家知名龍頭企業,其中,日本電產京利生產的高速精密自動沖床占全球市場份額超60%;津上精密的精密自動車床、精密刀塔車床等高精密數控機床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高居第一;東精計量儀的半導體倒角機、剝離清洗機的市場占有率全球領先。
同時,通過聚焦項目招引、鏈主培育、生態打造,平湖經開還構筑起了“整機+配套”的產業發展模式,區內一大批優質供應商已與津上精密、日本電產京利等整機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打破了“外資機床封閉供應鏈”,高端數控機床零部件的本土生產配套能力不斷擴大。
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公布浙江四個產業集群入選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其中,杭州市數字安防集群、寧波市磁性材料集群、寧波市綠色石化集群以及溫州市樂清電氣集群等4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隊”,數量位居全國第三。
高度發達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特征,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2019年,工信部啟動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經過多輪競賽后,45個集群“國家隊”脫穎而出,成為參與國際產業競爭的主力軍。
以此次入選“國家隊”的杭州數字安防產業集群為例,近年來其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長,整體規模超過6000億元,是“國家隊”中有望沖擊“世界冠軍”的集群之一。目前,集群已初步形成從算法到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體系。
作為制造大省,浙江正積極推動全省產業發展格局重構、工作體系重塑、競爭優勢再造,加快形成一批創新要素高度集聚、網絡協作緊密高效、產業生態體系完善、主導產業占據價值鏈中高端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構建完善“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體系,成為我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的關鍵立柱。2021年,我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規模達7.5萬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約77%,超百億元企業70多家,投資10億元以上制造業重大項目數量超500項。
為形成集群發展的有利要素條件,浙江深入實施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打造高能級產業平臺,騰出集群集聚發展空間。截至今年11月,全省共整合省級開發區(園區)134個,打造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27個、省級小微企業園1308個。
我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長強勁
2022年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1%,增速為全部規模以上工業(5.0%)的2.4倍,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高端裝備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3.3%、11.1%、7.0%、6.8%和6.4%,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
“得益于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早實施、早升級、早見效,新動能已經成為浙江穩增長中最重要的增長點和貢獻率?!笔〗y計局總統計師王美福說。
王美福表示,尤其是在去年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新動能增長勢頭依然強勁。2022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機組等綠色智能產品產量比上年分別增長158.9%、104.5%、68.0%、60.0%和37.5%。
新動能也成為各地經濟穩增長的法寶。比如杭州,2022年1月至11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三大分類中,電子信息機電制造業和專用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實現工業總產值增長13.2%和30.5%,拉動作用明顯;溫州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9%、8.4%和6.0%。
新動能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浙江一直大力投入科技創新。2021年,全社會R&D經費投入2157.7億元,居全國第4位;R&D經費投入強度達2.94%,居全國第6位、省區第3位。這些科研投入,為浙江新動能的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企業觀察‖三花控股集團:工業挑大梁筑牢經濟壓艙石,浙江企業怎么干?
今年1月至11月,浙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997億元,同比增長5.0%,持續領先全國。數字背后,是企業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挑戰,不斷尋找機遇的身影。浙江之聲探訪三花控股集團,探求機遇和市場背后的答案。
12月15號,新昌大明市工業園三花先進換熱器項目工地上,馬達轟鳴,挖掘機揚起鏟斗,打樁機將一根根工程樁壓入地基。三花動工新的產品項目,將實現年產750萬套換熱器生產能力。杭州三花微通道換熱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曉明說:“我們這個換熱器技術,有超過50%的一個全球占有率,在北美局部的區域的話,可能要超過60%以上,未來幾年是一個快速發展軌道上面去了。在材料方面我們也采用是全鋁的,將來對環保各方面都是非常有好處的,也真正符合了低碳的挑戰?!?/p>
就在同一天,位于杭州下沙的“三花全球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位于紹興濱海的“年產1250萬套新能源汽車用智能熱管理模塊建設項目”也動土開工。
趕在歲末,研發、制造和新項目建設“三箭齊發”,三花擴大投資的決心,也是浙江經濟謀劃“大動作”的一個縮影。12月19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啟動實施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掀起新一輪重大項目建設高潮”。新的一年,浙江將突出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415X” 產業集群、三大科創高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謀實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民生項目。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優化,我省不少企業敢為人先,主動出擊拓市場,而在這樣的關鍵時期,三花已經將大批訂單收入囊中。
訂單有了,產能如何跟上,成了新的問題。最近,浙江三花商用制冷有限公司熱力膨脹閥生產車間的產能從年初的6000件每天,擴展到1萬件每天,但依然無法消化訂單。浙江三花商用制冷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方圣說,他們向技術要產能,不斷加快投入的步伐,“幾乎所有的產品訂單都大幅度增長,特別是我們美國熱力膨脹閥項目,整個訂單需求量已經達到15000只每天,遠遠超過我們現有技改產能一萬只。我們現在正在加快新一輪技改投入?!?/p>
近年來,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局面,三花堅持“走出去”,加大全球制造、研發的投資布局,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三花較早在日、韓、美、歐等地設立了營銷機構;在墨西哥、波蘭、越南建立了海外生產基地。年初以來,企業高管克服各種困難,出國拜訪客戶,進行2年多來首次面對面互動交流。
三花控股集團董事局副主席、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亞波說:“目前比任何時候都要重視、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不僅僅停留在銷售、制造的走出去,更要重視研發能力、整體運營能力、供應鏈的集聚整合,一體“出?!?,還要具備區域性的獨立生存能力,具備當地競爭的生存能力?!?/p>
今年浙江的工業經濟,可謂頂風前行,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之下又疊加疫情、高溫缺電等變量。三花面臨的壓力也不小。受國際復雜形勢變化影響,匯率與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大,三花的主要客戶國內制冷家電行業下行壓力加大。三花把準市場風向,將空調核心零部件技術,運用到新能源汽車上,加快超前研發和高成長性業務發展。預計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業務將實現翻番增長。
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電子膨脹閥事業部副部長朱明松說:“我們在生產的電子膨脹閥,這個產品別看它小,它有20多個精密零部件。所有的設備都是我們自主研發自主組裝的,跟同類之前的設備比起來,效率已經提升了20%,另外同樣是自動化設備,我們每年在以10%~20%在持續優化?!?/p>
目前,三花擁有全球授權專利4700多項,2022年研發投入預計同比增長33.2%。今年1-9月,三花集團下屬三花智控實現營收156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海外市場收入約占一半。張亞波說:“當前,公司更加堅持節能低碳、技術領先發展戰略,加快智能節能產品開發。同時加強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加快企業數字化建設,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積極打造穩定高效的供應體系,以實現企業更好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