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 Export of Machinery & Electronic Products (ZJCCME)
關鍵時刻,浙江政府出手幫外貿企業“搶訂單”
對外貿企業來說,訂單就是飯碗,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況下,誰拿到訂單誰就是老大。
當前,外貿企業最擔心的就是參加不了國外的展覽,見不到原來的老客戶,也接觸不到新客戶,更了解不到市場的新需求,單靠現在線上的業務聯系,畢竟是“人不見面心不踏實”,不見面拿不到訂單。
目前,浙江率先開通了全球首項拓市場舉措——商務往返包機和國際采購商返浙包機。從6月27日開通第一班香港到杭州的包機后,浙江已先后開通了23條商務定期航線,包括香港-杭州、里斯本-杭州、倫敦-青島等。據統計,定期航班累計開通70次,保證商務人員250人;商務包機累計開通22次,保證商務人員1300人。
這種由商務廳組織外貿企業走出去參展和將國外客商請進來采購的辦法,有效的打破了當前穩外貿的堵點,拿到了以往在家坐等上門拿不到的訂單。
正因為如此,今年前八個月浙江進出口額已達3.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8.8%,其中出口額2.3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21.6%,進口額81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7%??梢哉f,浙江進出口、進口的增速都位居全國第一,出口貢獻度全國第一。
浙江這種創新的幫助企業搶訂單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組織地市開展商務包機、包座,直接把企業送出去并把客戶請進來。
今年,義烏市全年組織了3趟包機,分別到印度、巴基斯坦和韓國接送三個國家的客戶,經過外商隔離措施后,組織了巴基斯坦16場外商專場洽談,成交7000萬美元;組織了印度24場外商專場洽談,成交4500萬美元;158名韓國商人到義烏市場采購,預計帶動浙江采購成交1.05億美元。
寧波今年組織了4趟往返包機參展,帶回了超8億美元的訂單。海寧、嘉善、金華今年聯合組織外貿企業參加日本大阪國際展,帶去了3800件展品,組織了6752次商務洽談,拿回了5000萬美元的訂單。開拓市場采用包機的辦法,不僅解決了商務人員“出得去回不來” “訂票難訂票貴”的實際困難,更為下一步全省外貿企業組團包機出訪打下基礎。
二、全力支持企業以“代參展”的模式打開市場搶購訂單。
前不久,浙江外貿企業以“代參展”的方式參加德國科隆露營設備及園林生活博覽會,取得了開門口,首次獲得了1200萬美元的訂單和5390萬美元的意向成交?!按鷧⒄埂笔钦憬髽I聘請當地人員或合作伙伴就地參展,通過實地看樣、當面洽談來獲取更多的訂單。
據統計,今年浙江已舉辦代參展36場,有898家外貿企業參加,拿到了訂單4.7億美元。
三、加大海外市場的建立。
今年夏天,義烏市場全球首個外海分市場在中東迪拜投入運行,這不僅解決了眾多的中東客戶因疫情不能來義烏選購的問題,而現在就能在自家門口洽談、看樣、下單。
眾所周知,迪拜是全球商品分部中心,面對海灣、中東、非洲、歐洲近20億人口的消費市場,相信浙江外貿將不愁訂單。
當下全球經濟衰退、市場需求放緩,出國參展固然能搶到訂單,但也有感染疫情、滯留海外的風險,然而所有的外貿人員都堅定地認為,只有在危機中搶占先機,企業才能更好的生存。
綜上所述,參加海外展與在家坐等訂單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今年,海外展會逐漸放開,據了解,從今年9月到明年3月,是海外展會復蘇的時刻,將會有各國和地區性、國際性的展會400多個召開,浙江商務廳已會同有關部門抓緊這個有利時機,組織更多的商務包機參展,并逐步實現一地牽頭全省共享的辦法,為明年的外貿贏得開門紅打下良好的基礎。
浙江在疫情期間,采用這種組織外貿企業走出去參展和組織客戶乘包機來訪的做法,這是一種創新,這種創新讓我們看到了浙江人的智慧,看到了政府關健時刻的作為超過了市場的力量,更使我們想起了新冠疫情初期,為解決用工難,浙江首創的“點對點”接送民工經驗,而這種創新將在黨的二十大后更為普遍并發揚光大,將更快地推動中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
(魏建國: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銀輪機械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獲獎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結果,臺州共7項專利獲獎,其中中國專利優秀獎6項,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1項,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一種U型EGR冷卻器”獲獎。
中國專利獎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共同評選,是我國專利領域的最高獎項。
銀輪機械“一種U型EGR冷卻器”專利首創了一種滿足柴油機全生命周期的EGR冷卻器,攻克了柴油機EGR冷卻器運行可靠性等難題。本專利發明了一種帶有副主板、內氣室結構的U形EGR冷卻器,克服了類似產品在高溫廢氣運行環境下的高熱應力導致結構件開裂的局限。本專利開發了U形EGR冷卻器的冷卻管、主板/副主板、內氣室、進氣隔條及其連接方式,通過整體釬焊技術,實現了產品的熱疲勞耐久性需求。本專利解決了國內外發動機EGR冷卻器產品的可靠性問題,為后續的國6/國7發動機的EGR技術路線奠定了基礎。
橫店東磁堅持智造升級為行業立標桿
近日,橫店集團東磁股份有限公司入選由e-works評選的《2021中國工業數字化轉型領航企業50強》。
橫店東磁是全國磁性材料的龍頭企業。面對大批量個性化訂單,橫店東磁利用ERP、MES及計劃排程技術,實現大批量個性化訂單高效處理。結合5G+MEC、工業互聯網和柔性智能生產線裝備,實現800+設備的互聯、數據采集,打造全流程連續式、數字化、智能化運行模
式。
橫店東磁堅持智造升級。積極推動企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為磁性材料、新能源產業樹立轉型標桿。通過傳感器、控制器實時采集生產進度、現場操作、質量檢驗、設備狀態等信息,并與MES、WMS、ERP等系統集成,實時監控反饋生產情況,實現計劃、排產、生產、檢驗的全過程閉環管理?;诠I視覺智能算法平臺、5G網絡傳輸,實現單晶電池片EL缺陷的毫秒級自動判定,漏檢率降低1.85%,誤判率降低3.7%。
創新紀錄 東華鏈條單月銷售額突破1億元
近日,位于臨平區國家級杭州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內的杭州東華鏈條集團有限公司迎來一個好消息:7月份公司外貿銷售額突破1億元,成功創下單月外銷數值的新記錄。
走進東華鏈條廠區,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型號的鏈條產品已經打包成箱并整齊排列著,等待著被發往歐洲、北美、非洲等地。
“東華鏈條是一家主要生產和銷售傳動鏈、輸送鏈、扶梯鏈、板式鏈等三萬多種鏈傳動產品的國際化制造企業?!惫緡H市場部總經理張秉忠說,“今年以來,盡管疫情等因素讓公司的物流、原材料受到一定影響,但在宏觀政策激勵和地方政府的幫助下,企業生產、發貨得以正常運行,上半年外貿出口同比增長了35%左右?!?/p>
面對這部分激增的外貿訂單,東華鏈條也是做足了準備。張秉忠介紹:“針對國際市場的爆發性需求,公司不斷擴大產能,目前已提高20%以上,同時在提升效率方面我們也花了大力氣,通過一系列的技改、數字化管理等手段,科學合理分配訂單,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保障了企業在外銷這一塊的產出?!?/p>
東華鏈條在國際市場上的火熱發展正是經開區外貿出口穩健增長的一個縮影。根據海關數據,1-5月,經開區實現外貿出口87.06億元,增長21.6%。其中,世佳、力夫、歐文斯科寧等23家企業增幅均超100%;微光、大通等31家企業增幅超50%。
豐球克瑞泵業七只產品被列入2022年度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
近日,浙江省科技廳下達了2022年第一批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浙江豐球克瑞泵業有限公司申報的“BWQ180FRM-3HP防爆潛水排污泵”、“WLB1000-35-132永磁立式排污泵”、“FMG3-21永磁切割泵”、“WQ1100SQG潛水切割排污泵”、“CFWT-J污水提升站”等七只產品被列入計劃。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是科技部門出臺的一項政策性扶持計劃,是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豐球克瑞積極鼓勵技術創新,引導企業技術中心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2020年至2021年公司有10只產品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公司規劃在未來兩年啟動多個新產品的開發工作,充分發揮目前與多家科研院校合作的研發資源,開發和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切實提高公司科技創新能力,以實現公司品牌和品質的全面提升。
通過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的實施,促進了企業新產品產值的提升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了企業經濟的快速增長。
杰牌傳動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研究院共建“未來傳動聯合實驗室”
9月5日,杰牌傳動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研究院聯合共建的“未來傳動聯合實驗室”在杰牌傳動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作為蕭山區高能級科研平臺代表和“未來工廠”企業代表,雙方的牽手為下階段蕭山打造產業數字化升級版吹響了沖鋒號。
“聯合人才培養、聯合科技創新、聯合項目申報?!苯芘苽鲃佣麻L陳德木表示,“圍繞這‘三個聯合’,我們將深化與西電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提升科研創新能力,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減速機行業的智能制造和智能運維,助推杰牌打造未來工廠?!?/p>
據了解,此次雙方聯合共建的“未來傳動聯合實驗室”將充分發揮雙方技術創新引領和科技服務支撐作用,共建科研、人才基地,圍繞設備智能、產線智能、工廠智能、產業鏈智能關鍵技術領域協同攻關,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加速企業科技創新發展和人才培養。
天能股份:營收創歷史新高,新業務勢頭強勁
近日,天能股份發布了2022年半年度報告。面對復雜動蕩的外部市場環境,天能股份圍繞既定戰略方針,加大轉型升級,實現了業績穩定增長,交出了一份亮點頻出的“成績單”。
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天能股份營業收入172.27億元,同比增長5.98%,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凈利潤7.52億元,同比增長11.95%;每股收益0.77元,同比增長8.45%。
天能進一步鞏固在鉛蓄電池領域的傳統優勢地位,上半年完成業務收入148.56億元,同比增長8.35%。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2021年下半年的定價機制調整,有效控制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成本端的不利影響,鉛蓄電池業務毛利水平恢復至19.28%,較上年同期增長0.96個百分點;天能正投入超過90億元擴建鋰離子電池項目。隨著鋰電產能的逐步釋放,帶來了收入的快速增長。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鋰電業務收入7.95億元,同比上升86.86%; 氫燃料電池是天能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產業。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系統、電堆為重點,加強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研究,提升技術開發水平,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擴大科技影響力。上半年,公司已完成500(套/年)產能的中試組裝線,自研的T70系統已通過強制檢驗,年產3000套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江蘇沭陽基地正在穩步推進。
在“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儲能行業面臨廣闊的市場機遇,天能加快儲能市場開拓力度。受益于國家儲能政策的積極影響以及市場對于鉛炭儲能技術的認可,上半年,公司鉛炭儲能業務呈現增長態勢,完成業務收入7659.99萬元,同比增長762.80%;鋰電儲能亦表現不俗,不僅和大唐、華能、國網等開展戰略合作,也獲得了工商業儲能客戶的廣泛認可,上半年鋰電儲能業務收入2.23億元。
上半年,公司植根鉛蓄電池業務,大力發展鋰電池業務,持續探索燃料電池、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通過不斷加強整體的研發投入,公司持續保持行業技術領先的優勢。
年產5萬套智能控制閥蒼南生產基地項目落戶浙江蒼南經濟開發區
9月23日上午,年產5萬套智能控制閥蒼南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項目在浙江蒼南經濟開發區簽約落地。蒼南經開區分管領導,縣投資促進中心、上海駐點招商分中心及上海泰特威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參加簽約儀式。
會上,雙方就合作項目展開交流座談。企業負責人對自身產品生產銷售情況、該項目未來發展前景等進行介紹,蒼南經開區代表對經開區基本情況、該項目擬落地地塊情況、蒼南惠企政策等方面進行介紹。此次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后,將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布局,帶動地方就業。
會后,蒼南經開區代表陪同企業實地考察了該項目擬落地地塊。
青田閥門出口再創新高
日前,上海洋山港,一個個裝滿高端閥門的集裝箱登上了遠洋巨輪。據了解,盡管受到疫情和國際局勢的影響,但上半年青田閥門出口再創新高,出口總額達9190.1萬元,同比增長227.1%。
閥門產業是山區縣青田的傳統產業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歷經幾輪“騰籠換鳥”,如今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自疫情暴發以來,國際物流鏈受阻,以外貿出口為主要銷路的青田閥門企業面臨不小挑戰。
面對沖擊,青田閥門產業的龍頭企業浙江瑞興閥門有限公司搬進新廠區,擴大產能,并投入1600余萬元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優化生產工藝?!斑@幾年,我們把目光轉向國內市場,并針對國內市場需求改進設備,既降低了生產成本,也滿足了環保要求?!?020年,瑞興年銷售額超7000萬元,2021年則增長到1.2億元。
今年,加拿大、墨西哥等美洲國家市場回暖。產能擴大之下,訂單依然供不應求?!敖衲?月至7月,我們的產值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出口額達800多萬美元?!痹摴径麻L林建表示,目前,訂單已排到11月,預計全年產值超1.8億元。
市場復蘇,訂單能花落青田,除了產能的支撐,青田企業還在市場和技術上下足了功夫。瑞興閥門、球豹閥門等企業多年來一直堅持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扒嗵锏漠a品在歐美市場和跨國企業中的認可度很高,加上價格優勢,國際市場競爭力很明顯?!鼻嗵锟h經濟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通過三年攻堅,永嘉縣將爭取泵閥行業總產值實現500億元
9月19日從縣經信局獲悉,永嘉縣把數字化改造作為泵閥產業高端化發展的關鍵抓手,近三年每年推進泵閥企業智能化改造120項以上,基本上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
近年來,永嘉縣與浙大、華為等機構共建國內首家NB-IoT智能泵閥聯合創新實驗室,圍繞產品智能化、制造數字化、服務平臺化進行共性技術攻關,并免費向試點企業提供服務。同時,引進蒲惠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數字化改造主體服務機構,為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提供云MES服務,目前已經推進改造企業50余家、打造樣板工廠6家。
當前,永嘉泵閥(工業閥)產業大腦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行業產業大腦建設試點,目前已經建成產業大腦1.0版,開發了“就地選”“一起用”“云上造”“售后寶”等應用場景,上線泵閥企業200多家,凱泉、伯特利等企業均已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同時,永嘉縣專門設立泵閥學院,培養各類泵閥產業數字化人才。
“目前已經制定了專門實施方案,通過三年攻堅,實現‘六新發展’?!睋h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六新發展包括行業總產值新跨越、改造覆蓋面取得新拓展、標桿建設取得新進展、產業大腦邁上新臺階、數字化供給實現新提升、產業鏈協同實現新突破等六個方面,并成立泵閥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工作推進專班,加強全流程跟蹤督導,成立永嘉縣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加強與省智專委的深度合作。
據了解,通過三年攻堅,永嘉縣將爭取泵閥行業總產值實現500億元,占全國比重達到25%,成為山區26縣首個突破500億的產業集群;確保實現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全部中小企業80%以上進行數字化改造;完善優化“云化改造”模式,打造10家示范樣本企業;建成泵閥(工業閥)產業大腦2.0,接入泵閥企業1000家左右;圍繞供需協同建成泵閥行業供應鏈協同平臺、泵閥行業研發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提速泵閥產業高質量發展。
溫州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大做強
9月20日至9月21日,2022第六屆中德汽車大會分論壇在溫州舉行,會議主題為“碳中和與末來出行”。中德兩國組織的專家代表、溫州新能源企業、汽車企業等,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就“如何穩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韌性”“溫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怎么發展”“未來溫州汽車行業如何轉向”等話題,開展對話交流。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07億輛。高保有量不僅帶來了市場活力,更折射出中國經濟蘊含的巨大潛力。
作為汽車的組成部分,零部件伴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而發展。溫州擁有汽車零部件產品12大類,超過500個系列品種,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4000家,其中規上企業495家。今年初,在溫州第十三次黨代會上,針對汽車行業發展,溫州明確指出培育千億級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
當前,溫州正集聚瑞立集團、力邦合信、長江汽車電子等一批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龍頭企業,并引進威馬新能源汽車,這都為溫州發展新能源產業鏈奠定基礎。這意味著,溫州在新能源汽車生產上,將不再局限于零部件產出,還可以完成新能源整車配套的生產。今年,溫州制定出臺25條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新政”。
2021年浙江人工智能企業實現總營收3887.42億元
8月31日,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共同發布《2022年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據悉,該《報告》至今已連續發布3年,重點闡述最近一年來浙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階段性成果,對浙江人工智能總體情況、行業發展、區域分布以及發展趨勢、重點舉措等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報告》顯示,2021年,浙江人工智能企業實現總營業收入3887.42億元,同比增長30.96%,實現利潤總額446.32億元,其中研發投入達244.4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的8.2%。
從行業來看,浙江人工智能產業基本覆蓋了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三個層面,形成了從核心技術研發、智能終端制造到行業智能化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在智能芯片、智能軟件、智能安防等多個領域,浙江已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
從企業隊伍來看,2021年浙江擁有人工智能企業1156家,同比增長60.33%,新增富佳股份、愛科科技、和達科技、王力安防等A股上市人工智能企業,300余家新獲批省“專精特新”人工智能中小企業,形成了梯次分明、規模較大的人工智能企業隊伍。
在技術創新成果方面,截至2021年底,浙江人工智能企業授權發明專利達23538件,成功研發3D鍵合堆疊存算一體芯片、超導量子芯片、多模態大模型等一批技術領先成果。
下一步,浙江將如何發力人工智能產業?
一是聚焦人工智能優勢,加快謀劃未來產業發展。目前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正在加快編制未來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作為全省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頂層文件。
二是聚焦打造高能級平臺,加快建設產業和創新平臺。圍繞人工智能,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將高質量打造智能硬件關鍵技術、先進系統芯片等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體系,以及“萬畝千億”新產平臺、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特色小鎮等區域性創新平臺。
三是聚焦增強產業發展能級,加快推進相關領域重大項目建設。推動阿里、華為、之江實驗室等建設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施,優化提升綠色化、集約化、協同化數據中心體系,統籌有序發展算力基礎設施;增強芯片設計、加工、供給能力,加快推動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打造國家重要集成電路產業基地。支持企業積極申報5G融合、區塊鏈、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重大項目。
四是聚焦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圍繞算力、算法、數據三大領域,支持??低?、西湖大學等企業和科研院校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開發和大規模落地應用,同時推動人工智能與其他科學研究領域的融合創新,不斷增強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國際話語權。
浙江打造千億級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近日,浙江省政府印發了《關于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指導意見》?!兑庖姟诽岢?,到2035年,浙江力爭成為全球數字變革創新地、全球智能制造領跑者、全國綠色制造先行區,基本建成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
《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穩定在1/3左右,規上制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5萬元/人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2.5%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1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9%;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6%以上;山區26縣每年共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0家以上;浙江制造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水平持續領跑全國,在全球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的位勢明顯提升。
同時,《意見》明確要提升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煉油化工、精細化工、高端新材料等15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競爭力;加快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綠色海洋石化、海洋新材料、海洋裝備制造等海洋制造業。
要優化“雙核一帶一廊”空間布局。唱響杭州、寧波“雙城記”,推進環杭州灣產業一體化布局,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核心引擎。發揮舟山群島新區、省級新區和高能級平臺優勢,優化布局一批臨港先進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環灣區沿海產業帶。
要打造高效協同制造物流體系。加快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和義新歐班列2.0版建設,打造國際航運和物流樞紐。加快發展高品質、專業化大宗商品物流、生產物流、應急物流,爭創國家物流樞紐。推進制造業平臺與物流平臺規劃布局有效銜接,推動多式聯運、“四港聯動”發展。